糯米,扮演馬祖傳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角。每逢婚喪喜慶、拜神祭祖,馬祖人總能用糯米做出許多美食,如老酒( ló-iū),以及潤飯米時、苞踉米時(pǒ-lōung-nì)、白丸(pāh-uòng)等糯米點心。
其中,米時(sì)是馬祖人對湯圓的總稱,潤飯米時則是內包紅豆餡料的糯米點心。

圖:潤飯米時內餡的紅豆,代表馬祖人對先人的思念。
潤飯米時,在四鄉五島有不同的作法,因此有不同的馬祖語唸法。南竿唸作「nǒung-muōng-nì」,指的是米飯做成宛如散發珍珠光澤的飯丸子;北竿跟東莒則唸作「tshǐ-muōng-nì」,特別強調採用「清蒸」的方式。
每年中元節,潤飯米時是供桌上重要的祭祖供品。米時內餡裹著代表相思的紅豆,就像馬祖人對先人的思念;外層裹著黏Q的圓糯米,則寓意後代與祖先緊緊相連。
從東莒嫁到北竿的曉穎姐跟我們分享,這是她兒時記憶中的好滋味,也是品嚐母親好手藝的機會。然而,要製作這道渾圓小巧的點心,得歷經8-10個小時的功夫,讓曉穎姐直呼「野摳氣」(ya-khòu-khěi,很麻煩)!
潤飯米時食譜
製作潤飯米食前,曉穎姐還特別帶我們到田裡,採摘新鮮的草葉。在傳統做法上,米時底下常會鋪一層黃槿葉或月桃葉下去蒸,不僅增添自然的草葉香氣,外型上也更加美觀。

圖:新鮮的黃槿葉和月桃葉,可取代烘焙紙墊在米時底部,增添香氣。
- 食材(10份)
餡料
– 紅豆 150 克
– 砂糖 100 克
糯米皮(粞)
– 糯米粉 300 克
– 糯米 200 克
– 水適量
- 步驟
紅豆餡備料
1. 將紅豆洗淨,浸泡隔夜,並將水倒掉。
2. 紅豆加適量清水,放入電鍋煮至軟爛後,倒掉紅豆汁。
3. 將紅豆壓成紅豆泥,拌入砂糖,在鍋子中炒乾。
4. 待冷卻後,搓成每個20公克的球狀內餡備用。

潤飯米時製作
1. 取適量糯米,浸泡1-6小時之後,瀝乾備用。

2. 糯米粉加適量的水,攪拌均勻並揉製成團,即為「粞」。
3. 取每個30公克的粞,搓成圓形並捏成凹陷,包入20公克的紅豆泥內餡,搓揉成圓形。

4. 將包好內餡的紅豆湯圓,放在瀝乾的糯米上滾一圈。

5. 將紅豆湯圓放於新鮮黃槿葉、月桃葉或烘焙紙上,放入蒸籠或電鍋蒸20分鐘,即完成潤飯米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