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常生活中,捕捉女性人物與食物最生動的那一刻/課—

11/1-11/15,2019|台北新富町文化市场

關於「食食課課:廚房外的女食物學家」展覽

對在生長在台灣的許多人來說,準備食物這件事通常與女性有關。母親身上的第一滴奶水、阿媽細心燉煮的肉燥、姊姊夜裡留的那碗泡麵——從小到大,餵養我們的人可能絕大多數是女性。

究竟,女性長久以來和食物之間的親密關係還藏有多少無人知曉的故事?在廚房與烹飪之外,還有哪些領域蘊含豐富的食物學問?從土地到餐桌,女食物學家們又是如何讓美食來到我們面前,不再是最遙遠的距離?是否,這個通常被刻板化為女性專長的食物世界,也留給台灣女性創新與成長的空間?

性別課 x 食物學 x 自然味

性別課 x Gender
女性長久以來和食物的關聯掌握了未說的故事,透過挖掘與展現那些故事,「食食課課」將同時點亮台灣女性的歷史和在地食物的知識。 透過探訪全台各地、各領域的「女食物學家」,此專題展覽將探索性別與食物的關係:我們的社會對採買、準備、享受食物,有哪些性別化期待?女性職人如何在她們的食物實踐中應對、抵抗或顛覆性別建構?女食物學家們在各自的領域和家庭中,又面臨到哪些與食物有關的壓力與愉悅呢?更重要的是,「食食課課」將呈現不同女食物學家的樣貌,她們來自不同的階級、族群、年齡、地域,有著不同的性別氣質與性傾向,向她們修習的性別學分中,除了有她們充滿能量的生命故事還有色、香、味俱全的情感勞動。
食物學 x Food
廚房之外,意在打破公共與私人空間的內外之隔,以及只將女性食物學限制在「廚房」空間和「料理」環節的單一想像力。以女性作為食物知識的傳遞者 ,「食食課課」從食物的生產、流通、料理、保存這四條故事線出發,帶領參觀者身歷其境般地進入各個不同的食物田野: 在「女農山海經」展區,我們將跟著女農們一起上山下海,追朔食物風味之源,土地之豐;來到「老闆娘的市場學」,在來往商販的叫賣聲中,學習流通食物的學問,揀選食材的眉角。買完菜後,讓我們享受女性大師的手藝,品嚐她們獨有的「家鄉人.情.味」。吃不完的食材該怎麽辦?就和客家媽媽們學習食物的「風味保存術」吧,從醃漬、釀造到晒乾,蔬果在豐收季節後,混合著日光、食鹽和微生物,在醬缸中發酵出迷人的客家風味與堅持。最後,當我們來到「最懷念的便當」私房菜徵件特展前,除了能瞭解到台灣獨特的便當文化,更動人的是看見那些年,大家記憶中最難忘的便當菜色,以及每個人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那位女食物學家。
自然味 x Nature
「食食課課」的第三堂課,是堅持食品安全與環境保護的自然味。近年來,由於食品工業全球化發展的惡性競爭與剝削,台灣歷經了「毒澱粉」、「地溝油」、「重組肉」等重大的食安風暴。或許這些危機成為現代人開始重視食安與健康的轉機,而講求運用原味、原生態在地食材的生態飲食也日益受到關注。當我們走過食物學的四大展區,便彷彿參與了一場食物旅行,女食物學家們對食物的理念與堅持,讓我們看到在地食材與環境保護,生態飲食與土地關懷之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的重要性。當我們開始重視食物的「自然味」,就是我們開始尊重地球上的所有物種生命,看見所有事物都彼此連結在一起的第一步。誰說性別平等、永續發展與飲食之間沒有關聯呢?每個跟食物有關的決定都是至關重要的。
上一篇
下一篇

「食食課課展覽計劃」

用文字與影像,以食物為引,記錄我們這個時代的女性群像

通過「食食課課:廚房外的女食物學家」專題展覽,我們希望抓緊女性與台灣飲食文化的親密關係,透過田裡耕作的女農、菜市場中吆喝的老闆娘、深諳醃漬釀造等食物保存術的客家媽媽,經營傳統小吃的第三代女兒和傳承部落風味的原住民女性,追尋「舌尖上的女力」,介紹每道料理背後的「性別課」,每位女性職人家傳的「食物學」,以及各路食材源頭的「自然味」。

「食食課課:廚房外的女食物學家」,我們希望捕捉女性人物與食物最生活的那一刻/課。

時間:2019年11月1日-15日  10:00-18:00 (周一閉館)

購票信息:免票入場

地點:臺北市新富町文化市場

系列活動

食食課課 X 餐桌學堂

11/3 (日) 14:00 – 16:00

11/8 (五) 14:00 – 16:00

11/10 (日) 14:00 – 16:00

「漬」有主張醃漬體驗課

11/2 (六) 14:00 – 17:00

11/9 (六) 14:00 – 17:00

女力盟友

特別感謝

本次展覽的所有受訪者。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