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腳下這方土地開始,讓我們跟著種稻米的女農青、共農共食的女菜農、21世紀採茶女,一起追朔地方食物風味之源,土地自然歷史之豐。從女性與土地的關係出發,反思人們對食物的感知、情感記憶與性別建構,以生態永續和食物正義的精神,連結產地到餐桌的距離。
撫育我們生命的,正是食物。在瘟疫肆虐後的都會,無論你選擇支持友善耕作的飲食,抑或身體力行地把自己重新種進土裡,滋生安心的食糧,你都是與地球環境共同走在自我修復、自我豐富的路途上。
在2020食食課課「女農與食物的產地」的展覽中,我們以食物是魔法與儀式,種植是人類從日月之靈身上獲取力量的角度思考,嘗試以具有與超自然溝通能力的「女巫」,來稱呼這些以友善耕作之術,與島嶼自然風土萬物共生共好的女農們。
不論她們從農是為了承接家業、為了保存傳統文化、為了重現家鄉的記憶,抑或是重新定義人生下半場印象,她們都讓我們看見女性生產者多元的生命樣態與抉擇,以及參與在這波台灣新食農浪潮中的勇氣與力量。
讓我們跟著食農界裡的女巫們,學習擁抱自然的生命力,重新召喚壓抑在喧囂都市裡,每個人身體裡所具有的神奇法力。
每個我們吃下肚的食物,都將成為我們的一部分。食物、種植與地方風土密不可分。關心食物從土地到餐桌的過程,不僅是為健康的食物把關,更是我們選擇面對身處環境與萬物的態度。
土壤,是滋養種子變成食物的根本。如何讓失衡的土地重新肥沃?如何用順應自然的方式種出香甜可口的美味果實?跟著我們來到食物的產地,聆聽友善種植女農們的故事。從食開始,尋找善待人與土地的好食物,共同迎接新食農時代的溫柔日常革命。
全世界的農藝復興運動,人們開始反省過去集約農業與使用化學肥料對於土地與人體的傷害。近十年多來政府與民間投入台灣農村復興的浪潮中,務農的生活方式被重新賦予意義,人們開始逆向的從城到鄉移動——他們是帶著城市氣息的新手農民,帶著理想返鄉的青農,在土地上揮灑多年汗水的務農人。
我們也驚奇的發現在這波浪潮中,選擇走入田間親土親農的人,有很多是女性,她們正於微小點滴處,悄悄改變島嶼的農業,以及我們對於農村的想像。你是否好奇這些女性為什麼會選擇得看天吃飯又勞力密集的農業?好奇她們如何面對自身生命角色?好奇她們對於土地與農業的觀察和思考?
野地裡的溫柔:走踏四季的療癒處方
11月7日(六)下午 14:30- 16:30
臺北記憶倉庫
自然巡旅:連結艾草的自癒力
11月8日 (日) 下午 14:30- 17:30
臺北記憶倉庫
食物的溫柔生產與大地之母的療癒
11月14日(六)下午 14:30- 17:30
臺北記憶倉庫
親子的蔬菜小森林x火鍋小食聚
11月15日 (日)上午10:00-12:30
台北NPO聚落 4F kitchen Lab
微妙關係:地方/康普茶發酵中
11月15日 (日)下午 14:30-16:30
台北NPO聚落 4F kitchen 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