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甲仙滴水崁,必經的是一條又長又彎曲的山路,周圍的景色是平常在都市中難以見得的山巒與田地,人們遠道而來,就是為了打開這個在位在高雄山區的藏寶盒,但對劉媽媽一家來說,這只不過是日常。
甫抵達,駕訓班教練退休的劉爸爸便熟練的指揮著車子停放的位置,走路草農藝團的主要成員之一劉星佑也在一旁開心的招招手,轉過頭看到劉媽媽和星佑的阿姨們在屋簷下清洗著等等中午要吃的食材,熱絡的氛圍讓這個坐落在山區的老厝有了不一樣的生氣。
「治本於農,以農入藝」是成員們的行動原則。走路草農藝團成立於2015年,星佑與夥伴陳漢聲同樣來自於務農家庭,最一開始是希望創作能變成一種溝通方式,透過藝術與農業的串聯,讓家裡的長輩能更了解並支持他們在做的事。攝影、展覽、講座、絹印活動、廣播節目……隨著一次次的嘗試與對話,劉爸爸與劉媽媽從一開始的困惑與排斥,漸漸敞開心房,現在的他們偶爾也會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走路草在這些藝術行動中用另一種方式思考農事,向大眾傳達對於農務經驗的珍貴與農產品背後的價值,原來藝術與農業可以如此緊密又互相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