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南市區沿著台17通往佳里,兩側的風景從現代化的高樓、商店,漸漸轉變為平房、魚塭與一畦畦綠油油的田地,轉進巷弄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棟在現在已經很少見的三合院,保留著傳統優雅的紅磚瓦厝,由楊淑華創立的「洄稻佳里」農業基地便坐落於此。
「你們來啦!來來來,快進來坐!」大太陽底下映蓉親切的招呼聲傳來,三合院的前院曝曬著各式自己栽種的農作物,「這是洋茴香籽,拿在手上搓一搓很香喔~」這棟三合院是淑華的家族老宅,也是她記憶中的老家。近十年前,她接手阿公的田地,現在的她與阿媽、夥伴映蓉三人在這裡過著務農的樸實生活。
「出生三十多年後,洄游至父祖鄉土,以稻為生活之本。人土相依成為佳,田土相合是鄉里,回到佳里務農生活。」「洄稻佳里」的臉書粉專介紹上這樣寫著。2005年在美濃工作,讓淑華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農村生活,後來又陸陸續續到了澳洲、泰國看見了更多樣的農村樣貌,最後她選擇在家鄉佳里,開始務農生活,落實友善農耕,除了方便照顧年邁獨居的阿媽,也讓在阿公過世後休耕已久的田地,能再次活絡起來。而共居的伙伴映蓉,則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台北囡仔(gín-á)(華:孩子),嚮往自然的她,曾到英國攻讀自然環境與社會研究所學程,加入洄稻佳里前,還曾移居南台灣,在老眷村房舍裡,過著一段自給自足的生活。因著想學習務農熱情,她數年前從穀東轉為務農伙伴,就這樣一路做到今天。
而守護著老宅的阿媽,也是我們這次訪調的主角之一。阿媽本名楊甚,從前人家會叫她阿招(a-tsiau)。現在因為輩份比較大了,村子裡則會依著阿公年輕時的小名「象仔(tshiūnn-á)」,稱呼她為象姆 (tshiūnn -ḿ) (華:象伯母)。二十年次的她如今已經九十二歲,回憶起小時候,她說她有七個兄弟姊妹,但在那個年代,女兒出生大部分都是送養,她也不例外,於是在她還是小女孩時就來到了佳里。